2010年3月17日 星期三

數位相機DC(Digital Camera)選購指南兩光版

首先,你可以先到這個網站看看,先將你有興趣的相機選好列出然後一起作比較:

http://www.dcfever.com/cameras/compare.php?id=1217

##CONTINUE##

。首先「影像規格」

1. 畫素部分現在幾乎都1000畫素起跳,且基本上畫素與畫質是不相關的,一般畫素達6-800萬就足夠了,所以這不需列入選購的考量。

2. 感光元件種類目前分為CCD或CMOS兩種,一般來說CCD的顏色表現會較豐富而CMOS較平淡,而CCD較耗電易發熱CMOS則較省電低溫。
這是感光元件本身的特性,但由於技術的進步上面的情況並不是絕對,例如現在單眼相機很多也採用CMOS,但是顏色表現並不輸CCD的數位相機甚至單眼相機。

3. 感光元件大小會影響畫質與畫面的表現,感光元件越小雜訊越明顯、景深越深,反之感光元件越大雜訊越低、景深越淺。簡單的說感光元件越大越好,不過相同畫素的CMOS會比CCD大是正常的,因為現今就是用大的CMOS來降低成本達到CCD的畫質。

下圖是感光元件大小的比較,一般DC是左下的那些1/1.6"~1/2.5",單眼相機則是FullFrame、APS-H、APS-C等等:

4. 其他錄影資訊(如HD解析度、MOV、MPEG4格式)跟影像格式(RAW、JPG)就看個人需求了,防手震是必備,但現在也幾乎都有。


。「鏡頭規格」
1. 鏡片焦距與X倍變焦不用看,要看的是「相當135格式焦距」,一般來說50mm約略是人眼的正常視野;
焦距短於35mm的可以稱為廣角,DC上常見的廣角約24mm-28mm(在DC被稱為超廣角,如果是單眼相機24mm幾乎是基本廣角,11mm-24mm才稱超廣角);
焦距長於70mm的則是稱為望遠。

相機規格常見的光學變焦的由來是,若A相機的鏡頭焦距為24mm-120mm,則為120/24=5倍;但同樣B相機的鏡頭焦距為35mm-175mm,也是175/35=5倍,雖然兩個都是五倍變焦,但是A相機最遠只有120mm,而B相機則有175mm更遠,但A的畫面比較廣,這是相對的。

一般來說隨身攜帶的相機通常用途是1.自拍 2.朋友合照,所以建議選廣角的機種比較方便。

2. 光圈(F)越大越好(數值越小),如 F2.8 > F4 > F5.6...。
規格中常見F2.8-5.6的意思是,因為鏡頭是可變焦的,所以進光量會因為越遠而進光越少。F2.8指的是當相機在最廣角時光圈最大為F2.8,F5.6則是開到望遠時光圈最大只剩下F5.6。

例如一台相機的規格是24mm-120mm F2.8-5.6
你是用24mm廣角拍時,光圈為F2.8,快門1/60秒 是正常曝光的照片;
但是相同環境下,如果你拉到120mm望遠端拍照時,光圈會變成F5.6,快門會只剩下1/15秒,這樣就很容易因為手震而模糊。

簡單的說,光圈越大越好。

3. 對焦範圍越近,表示你可以距離物品越近。
例如吃飯拍食物時,如果相機的對焦範圍是50cm-無限遠,表示至少要距離食物50cm以上才能清晰,這時你可以能要在公眾餐廳中站起來拍;但是數位相機都有「小花模式(微距對焦)」,開啟後就可以只距離1cm~5cm就可以拍了。
(以上是廢話,也不是非常絕對的選購因素XD)


。「機身規格」(網頁中誤寫成「鏡頭規格」)
1. 曝光模式,有全自動(AUTO模式)、程式自動(P模式)、光圈先決(A模式)、快門先決(S模式)、手動曝光(M模式)。如果你想學攝影或對攝影技巧有了解才會比較需要,否則一般有AUTO模式跟P模式就夠了,其他模式就算有不會用也是放著。

AUTO模式跟P模式的差別在於,AUTO模式會依照環境而「自動」開閃光燈,而P模式則不會開閃光燈。

2. 測光模式越多越好,一般都是多點測光、多區測光、權衡試測光、平均測光(以上四個意思都一樣XD)。如果有點測光或中央重點測光更好,這兩個是適合在逆光或高反差的光線環境下適用。

不過其實也不是很重要,因為現在相機很多都有HDR(高動態範圍)功能,即使反差大也能透過相機功能補強,所以選購有HDR高動態範圍功能反而比有很多測光模式的相機重要。

3. ISO感光度,感光度可開越高越好,雜訊多這種缺點就不用理它了XDD

4. 連拍,看個人需求 。FPS (Frames Pre Second) = 每秒幾張


‧其他
1. 注意使用的記憶卡規格,SD/SDHC比較便宜、MS/MSPro貴,CF速度比較快貴一些(不過DC一張照片的檔案也沒多大,所以速度也用不到那麼高)

2. 多看看別人使用心得與實際拍出的照片你喜不喜歡。